2011年 05月03日

「歐巴馬或正朝向形塑某種主義邁進。他的一位顧問形容,總統因應利比亞問題的方式,是『從後方領導』。」
──萊恩李薩撰於5月2日出刊的《紐約客》雜誌
精確說來,「從後方領導」其實是一種風格, 而非主義。從歐巴馬總統2009年對伊朗綠色革命採取被動態度,到他對利比亞問題的舉棋不定,直到不得不出手時又將領導權交給爭端不斷的聯軍,導致現在陷 入流血僵局。凡此種種顯示,「從後方領導」確為一精準描述。歐巴馬的外交政策充滿躊躇、遲疑與優柔寡斷,老是哀怨請求(虛擬的)「國際社會」去做只有美國才做得到的事。

美相對勢力衰頹

這位歐巴馬顧問保證,這種風格背後有「兩種未言明的信念」,就是「美國正在衰落、而中國等對手國正在崛起的勢力消長,以及美國在世界上許多角落都遭到謾罵。」
「這」就是歐巴馬刻意減少美國在全世界的領導力的原因?
論點一:我們必須「從後方領導」,因為美國的相對勢力正在衰頹。這論點不合邏輯。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增加,和美國在利比亞問題上推諉責任、對伊朗情勢判斷錯誤、對敘利亞採取綏靖政策,有何關聯?
沒錯,中國正在崛起。但中國軍事力量崛起的挑戰,仍局限於區域。它會影響中國與台灣的戰爭,但在中國海岸線以外的地方,不會有顯著影響。中國沒有能在遠洋長時間執行任務的海軍,在海外也沒有基地,根本無法在全球展現強權。或許未來可以──但有什麼理由現在就讓中國的軍事力量癱瘓我們?

自由派精英辱美

論點二:我們必須從後方領導,因為我們遭到謾罵。請問,我們什麼時候不挨罵了?越戰時期?或者雷根執政那幾年,我們最親密的友邦首都都有大規模示威,譴責美國是好戰的危險份子,帶領世界進入核武寒冬。
只要是超級強權,就注定會因太陽下的任何事物招來羨嫉、聲討與指摘,這是不變的。況且,雖然這個國家備受辱罵,但為何在突尼斯、埃及、巴林、葉門、約旦及敘利亞的大規模騷亂中,卻鮮少出現反美示威?
是誰真正在辱罵美國這個霸權?是那個歐巴馬生長其中、接受智識薰陶的世界:那些精英大學;他出身的芝加哥海德公園社區環境;他20年來參加的教會,那裡的布道充斥反美思想,比今天在阿拉伯世界街頭示威中聽到的任何口號都要惡毒。
真正在辱罵美國這個大國、並衷心希望看到它縮小勢力的,是那些自由派精英。從後方領導,是回應「他們」而非全世界對美國的看法。
過去的總統只把反美主義視為對美國惡行的假設事實而非證據,他們(像大多數美國人一樣)相信我們行事正直、立意崇高。歐巴馬則認為,反美主義判定了美國是否適於領導。我要說,「從後方領導」判定了「歐巴馬」是否適於領導。
從後方領導並非領導,而是放棄領導。

(Charles Krauthammer)
作者為美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eogshf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