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05月03日

國防部日前於記者會發表《永恆的輝煌》國軍建軍史話漫畫版之後,引起政治爭議,從新聞得知總統府對於「忽略前總統李登輝及陳水扁」的質疑,已由總統馬英九指示國防部將來「再版時必須將漏掉的部分」納入。

我是這本書的漫畫部分製作顧問,負責協助書籍頁數規劃、劇本設計、分鏡演出、對白細部調整等前置作業,以及完稿技術指導、版面平衡確認等後製工作。我認為總統府這樣的處置是嚴重錯誤的。是不尊重漫畫專業,沒有擔當,只看到政治考量的思想箝制行為。
首先建軍「史話」原本就不是建軍「史」。「史話」的意思是「對某件史事做敘述的故事」,對於史實的取捨本來就會因為話者視點而變化。想看正確的史實,一開始就應該去讀年表才是,沒必要來看漫畫。

以小人物觀點說史

這部漫畫的特徵,並非是以宏觀視點來寫通史,乃是試圖以小人物的微觀視點呈現歷史,讓閱讀者產生共鳴,傳達貫穿全篇的中心思想「永不放棄」。主角華氏一家四代,是從革命黨軍當兵當到國軍的軍人家系,以他們的人生為主線來描繪故事,必然是呈現從中國移動到台灣,在台落地生根,最終尋求在地化,接近所謂「國民黨史觀」的觀點。如果是「北一女建校百年史話」,我想觀點與呈現出來的歷史切面就會大大不同,但這作品是國軍的故事。
「史實」在理論上只有一個,但「歷史」往往因身在其中之人的境遇不同,產生不同觀點而有著無數解釋。史觀無涉對錯,但由於個別立場不同,對於史實的觀察結果或有對立,或有干涉,但那些都是我們的「歷史」。
過去在老蔣時代,我們台灣只容許一種史觀,存在著「正確的歷史」,只要有所違背,不改寫到「正確」就是等著查禁關大牢。但今天無論你的立場為何,都早已能運用各種媒體,大聲說出自己在時代洪流中的感受成為「歷史」。
在歷史脈絡構成複雜的台灣,我們需要的是讓更多樣的觀點─無論士農工商軍公教─能不受限制地具體呈現,並藉由傾聽與觀察,去互相理解與尊重。

無謂修刪破壞作品

可是總統府目前要求「補遺漏」的指示,顯然是基於「正確的歷史存在,沒寫就是錯誤」的戒嚴思維,意圖箝制不同思想的呈現,強要所有觀點最終一元化。沒有比這更沒有文化的作為了。
我去年一路伴走漫畫部分的製作,很明白實際繪製漫畫的這九位生長在台灣,平均年齡三十不到的青年軍官們對作品的付出。以及熱愛這片土地,選擇成為軍人想保衛國家的這些台灣孩子,是多麼希望能藉由自己的美術專長,用這部漫畫向更多人傳遞他們十餘年軍旅生涯裡的體會─雖然身在混亂的國內社會、艱險的國際環境之中,面對種種困難仍堅持「永不放棄」的強韌精神。
但記者會之後,冒出了無視創作目的而起鬨的立法委員,他們那些無心無腦之論,想必是讓那群年輕人感到非常難過。
然而國防部與總統府竟也與立委相呼應,準備強要製作團隊加入名為「政治正確」的雜質進作品。眼見這樣外行領導內行,外行還再因為外野叫囂回頭折磨內行的狀況,我覺得應該要出來替內行講點話。
身為漫畫部分的製作顧問,我完全不能接受這種雜音雜質,對於原本為了呈現良善精神而推敲設計的劇情架構造成破壞。
我認為自己需要盡力捍衛他們的心血不被蹂躪,故藉此文呼籲總統府與國防部應停止破壞作品完整性的無謂修刪指示,駁回真正浪費稅金與資源的調查申請,讓人才盡快回歸崗位,將精力發揮在創建未來之上。

作者為《全力出版社》總編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eogshf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